抱石村简介:抱石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,背靠秦岭 ,距城区20余千米。辖3个村民小组,人口1千余人。耕种以玉米小麦为主。因环山路以南为国家重点保护地段,村子里环境优雅,空气清新,适合修心养性。抱石村是子午街道一个行政村,与天子口村相邻,台沟村,四季分明,人杰地灵,水美,风景秀丽。村内企业:化肥厂,食品饮料厂,纸板厂。主要农产品:大白菜,小芋头,紫色包心菜,四季豆,西兰花,酸莓,红苹果,奇异果,南美梨。村内资源:煤矿,煤。村里单位:抱石村超市,抱石村活动室,抱石村村委会。
采访组:马毓敏,耿晨绮,谢瑞兰
采访日期:2018年7月16日
采访地点:抱石村
采访对象:赵世和,男,于1938年出生,现80岁,于1959年元月十五入伍,隶属空军地勤部队,主要负责文书工作,是一名4年9个月年的计时员。参加过西藏平叛。

赵世和老人
采访组:什么原因促使您参军?
赵世和:当时学校动员,我们初中59级的学生就去了13个,那个时候心里肯定还想着为国出力。
采访组:那您属于什么部队?是做什么工作的?
赵世和:我是属于空军部队的,但当时在地勤中队,也是在负责文书工作的第二年被调去做了计时员。
采访组:有参与过什么战争吗?
赵世和:算是参与过西藏平叛,我们的部队是在青海驻扎的。
采访组:您当时和家里怎么联系的?
赵世和:部队驻扎的地方离家里还是比较近的,所以节假日还是允许我们回家看看的。
采访组:在您退役了之后,找工作有什么困难吗?
赵世和: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,我1969年在大队当会计,那时候有关于粮票的困难,没办法解决,我去找了曾经部队里的长官,他们很愿意帮我们村子里解决了,我当时是非常感动的。
采访组:您对现在大学生参军有什么看法吗,会支持他们吗?
赵世和:绝对是支持的,我的孙子就去当兵了。
采访对象:赵军计,男,于1951年出生,现67岁,于1973年入伍,在湖南长沙当兵,是一名3年的空军雷达兵。

赵军计老人
采访组:您是在哪里当兵的?
赵军计:毛主席的故乡,湖南长沙。
采访组:您的是属于什么兵种?
赵军计:空军雷达兵,是空军的后勤。我们的工作就是引导飞机飞行。
采访组:您在部队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,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?
赵军计:1975年的时候,我做放解卫学校的校卫辅导员,对那时的事情印象很深。湖南是南方嘛,稻田多,气候相比西安潮湿得多,当时那里的条件比北方好,我们经常参加义务劳动,帮助百姓插秧。
采访组:在部队里生活工作,给您带来了哪些影响?或者说您学到了什么?
赵军计:我们到部队里,先是学习基本知识,背口诀。我们需要记下飞机的航线,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距离,平面高度…当时飞机在空中飞行是不知道自身所在的位置和高度的,需要我们观测,传达信息,引导飞机航行。我们之间是用口诀记录交流的,方便快捷。一般都是两人相互合作。记得也是1975年的时候,部队曾经警戒十天左右的时间,那段时间,长沙上空没有一架飞机。事情过后很久我们才知道,毛主席当时来长沙进行会议。
采访组:您当时不觉得疑惑吗?
赵军计:军人的,就是服从命令,听指挥。我们服从部队的安排就是对的。
采访组:进入部队以来,您觉得最艰苦的一件事是什么?
赵军计:3个月的新兵训练,当时觉得最艰苦。
采访组:您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家人联系的吗?
赵军计:当时也没有手机,只能通过写信。几乎所有人都给家人写信。不会写字的人,也会找人代笔,和家人联系的。
采访组:军队对您来说一定非同一般,您能和我们分享在部队中对您影响最深的事情吗?
赵军计: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开班会,全班交谈在部队里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。当时的班长就告诉我,你第一天在全班面前说一句话,第二天要说两句,第三天说三句,一个月下来,你还怕在大家面前发言吗?那时起,就锻炼了我,一直到现在,都从中收益。
采访组:您和您的战友有联系或者聚会吗?
赵军计:现在还保持着联系,每年八一建军节,我们都有聚会,大概有五六十人,每次聚会都会给大家一本小册子,里面有各种的联系方式。
采访组:那退伍后,您从事什么工作?
赵军计:我回到长安区工作,前几年从粮食局退休下来。
采访组:您认为,现在年轻人和和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相比,缺少了什么精神吗?
赵军计: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采访组:您认为部队是锻炼培养年轻人吃苦耐劳精神的好地方吗?
赵军计:确实是这样,解放军是一个大熔炉,能使人思想、意志坚强。那时我们身为军人,就要忠于毛主席,在部队内外,都以军人的姿态做事。我也经常以此教导儿子,希望他像我一样,为国家效力。

上图为通讯录
采访对象:刘忠孝,男,于1936年出生,现82岁,于1954年十一月入伍,隶属防空军高射炮部队,是一名7年的防空军。

刘忠孝老人
采访组: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去参军?
刘忠孝:当然是为了保家卫国。
采访组:您参军了几年?
刘忠孝:七年,也是整整七年没有回过家。
采访组:那您当时是做什么的?
刘忠孝:我是属于空军,以前叫防空军。那时候有保卫北京天津,也是高射炮部队。经常会有演习。
采访组:与家人怎么联系?
刘忠孝:就是写信,我那个时候还经常写信。
采访组:当时回来有什么契机吗?
刘忠孝:那时候是支农也就是支援农业。是我们和苏联关系在赫鲁晓夫的时期恶化后,为了还清外债,鼓励大家返乡务农,我就回来了。
采访组:您当兵有没有发现什么和不当兵时候的区别?
刘忠孝:那就是当兵时,时刻牢记在心里的,服从命令是天职。这句话对我来说是印象很深的。
采访组:在老兵退役以后,想必经历过转业的日子,那段时间有什么艰难的事情吗?
刘忠孝:没什么太难的事。我退伍回来以后当过主任当过秘书,也后来学过医,在村里当医生就是几十年。
采访组:您对现代大学生参军有什么看法,会支持他们吗?
刘忠孝:肯定我是支持大学生当兵的,那个时候部队的文盲还是比较多的,大学生要是选择当兵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学习知识。而且部队对大学生的待遇还是很好的。
投稿:西建大彩票平台注册登录3号实践团
编辑:丁会刚